语音朗读:
重点推荐:通知!2月19日举办公益性线下现场招聘会!
南水北调两座桥梁节省60天审批时限,节约6000余万元投资。 9月7日,潍城区城关街道十笏园社区开展了鲜花送园丁致敬社区退休教师活动。市技师学院将紧紧围绕服务聊城制造业强市战略和打造冀鲁豫交界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继续推进与高新区、开发区、临清等县(市、区)的政校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努力把学院打造成为聊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赋能聊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另外,当事人拦腰挖断古长城,也从侧面反映出群众对文物保护缺乏认识,对破坏文物的严重后果缺乏了解。记者尹腾淑编辑:马晓红校对:王 克审核:刘 飞
今年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全省各地、各部门单位将统一行动、集中发力,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安全宣传活动,营造关注网络安全、维护网络安全的浓厚氛围。 今年,我市又建设完成43处幸福食堂,提前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目前,全市幸福食堂数量达到96处,已录入老人信息35494人,累计服务万人次。
毛竹是中国东南部一种常见的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对于个人来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发现被偷拍,要保存相关证据,勇于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中国警察网讯 石拓,2012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北京警察学院公安管理系党支部青年委员、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近年来,先后获评北京市公安局优秀教师、北京警察学院优秀教师,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3次,2023年获评全国公安成绩突出青年民警,2022年获评第九届北京公安杰出青年卫士,兼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硕士校外指导教师。
首都公安队伍的高材生
“作为警察学院的老师,既不同于一般的人民警察,又不同于其他的高校教师,我们要把所学的智能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公安实战中。”
2014年,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国内刚刚起步,智慧警务概念零星出现,石拓接触后,认定在这一领域未来一定大有作为,便毫不犹豫攻读了这一领域的博士。工科女博士的日常就是与孤灯为伴,以信息作友,编程,建模型,啃理论,写代码……除却人工智能专业,电子、软件、数学的知识也被她纳入学习范围。跟石拓合作过课题研究的同事都说,她精力特别旺盛,一进入研究状态就兴奋。博士毕业那年,石拓挺着孕肚,没有凌晨1点前睡过觉。一次有个研究代码怎么都行不通,困扰了石拓两个月,半夜三点做梦梦到了调代码,石拓一个激灵爬起来,赶紧写,居然真的有效。她的博士论文形成了《犯罪空间分析模式与方法》一书,并获得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博士毕业的石拓,从认知深度、技术能力、意志品质全方位得到升级,她也从此开启进入推进智慧警务发展的“快车道”。
身着警服的教书匠
“作为共产党员、人民警察、人民教师,眼睛里要有学生的未来,更要有公安工作的未来。”石拓是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她讲课风趣幽默,互动性强,她的课程,一向是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她所带的公安管理系学生属于社科类,学生很少接触代码,石拓课下组织对智慧警务有兴趣的学生建立兴趣小组,学科的交叉为学生注入了新的视角,如今学文科的学生也能编代码。甚至一天晚上,一个学生给石拓打电话说,想和她探讨下“黎曼猜想”,这可是一个文科学生在和石拓讨论数学猜想。“每个学生具有无限潜力,主要是怎么引导。”石拓从不抹杀学生的积极性,都是耐心陪伴在学生身边。学生们经常这样评价石拓:“从知识的传授到成长陪伴,她和我们就像朋友一样。”“和石老师在一起,相处尽兴,学得也尽兴。”大学四年,石拓会给学生种下一颗学习和科研的种子,把技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带到北京公安工作中茁壮成长。有的学生毕业好几年了还给她发信息,把工作的实战经验讲给她,让石拓当作教材案例。从警从教11年,石拓一直从多维度去关心爱护学生,不管是困惑与苦恼还是喜悦与收获,学生们也都愿意与她分享,至今石拓已经参与培养了5000余名北京公安预备警官,这些学生多数奋战在公安工作一线,他们既是警院学生也是学院老师的后备备课力量和强有力的科研支撑。
服务公安实战的科研人
“要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培育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警院科研人使命重大。”石拓一直心怀着科研的理想,身上有着与所有科研人一样的英雄主义:将理想扎根现实的执着、逆着荆棘向前的不畏惧。
如何推进智慧警务实现科技兴警,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一直是石拓努力的方向。基层有没有什么实战难点,民警有什么需求?怎么能够帮助一线提高工作效率,解放警力?怎么实现对未来发案态势进行预测感知,提前预防犯罪?一系列问题,条条吸引着石拓本人,也成为她科研的原动力。石拓一直坚持深入一线做调研,实地了解一线单位实战需要,从向外伸手到主动拉手。应实战部门要求,石拓和她的团队自主研发了一系列信息化工具,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申请专利2项,获得10余家基层单位的试用肯定,成为一线打防巡控工作的“助推器”。在服务实战的基础上,她主持的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近年来共发表各类论文50余篇。
从社会院校的高材生到身披藏蓝的警院教师,从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到服务实战的科研警营,她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育警铸魂的根本任务,在服务北京公安实战的战场上贡献着青春与热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矢志献身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的从警誓言!